BIM策略
决定了企业上BIM的成本和成败
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要素
没有上BIM的企业,大多只关注先学软件、建模型、做管综,不知道去想以后的事,谈不上企业BIM策略。
很多做BIM已经比较深入、较有建树的企业,也没有建立BIM策略,更没有将BIM策略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中。(当然,也有很多企业早就将BIM列入战略)
有一家地级市的施工企业,2015年前我们第一次交流的时候,他们年产值有32个亿,已经建立了自己的BIM中心,是技质部的一部分、有4-5个人,当时他们非常有信心的说到“BIM的核心就是数据,我们只想奔着数据去,别的应用我们不考虑,因为做了也会落后”,当时看来,真的很难说是不好的选择。
今年,我们又有机会见面做了交流,但情况迥异了。
因为央企拿走了当地更多政府项目、一线城市的大型民企拿走了当地优质开发商项目,本地企业竞争更加激烈,走向市外、省外,又没资源积累,该企业2018年产值预计只有大概8个亿左右,企业压力巨大,且BIM中心没有足够的营收养自己,所以已经名存实亡了。
解读一下
在企业有钱的时候,他们的BIM发展目标定的过高,没有注重与“碗里的”、“筷子夹着的”业务紧密结合,即对企业3年的发展缺少助力,也造成BIM中心基本纯投入,一旦形势不好,首先被砍、人员流失,前期投入也没有再为企业后续发展助力的可能了。
虽然企业的成败,现阶段还不是BIM能决定的事情,但该案例是一个成本远大于收益的案例了。
深入去看,企业没有将BIM提升到企业战略中,也就无法做到:
站在企业战略上看BIM工作
BIM团队工作配合企业战略
当前,建筑业发展形势如此,这个案例要引起大家注意。
同时,也说明了“BIM策略–决定了企业上BIM的成本、成败,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要素”。
制定成功的BIM策略–从哪里开始?
从企业高层班子对BIM的正确认识开始。
下面这几句话,大家有没有觉得眼熟呢
软件是工具
模型是载体
数据是核心
管理是重点
发展是目标
然而,我们进一步解读应该是这样的~
“工具+模型+数据”怎么就能
变成“建筑业的产业变革”了呢?
咋就革命了呢?
我们前一段时间发过一篇文章“滴滴能否安全、建筑能否物联网,都和BIM字典有关”,大家可能觉得是一篇闲文
但其实就是这篇文章中的原理,让“工具+模型+数据”触发了“变革”:
当我们学BIM搭建的时候,它就是工具,是“笔”
当模型“被消费”的时候,它就是交付物和载体
但是,“+数据”的时候......
当建筑物的每一个构件,作为一个交付物
都被标准化、编码化
其编码作为软件数据库的底层表单
每个构件的名称、模型、编码都链接上了
现场措施、质量记录、施工计划、成本信息
合同信息、传感器数值、维修维护记录
BIM构件三维动态显示与数据调用实时同步的时候
我们“水泥+钢铁”的建筑
就成为了“虚拟构件 + 数据同步”的数字化建筑
与ERP、MIS、BPM
与投资、设计、施工、运维、应急监控类的管理软件
融为一体了
既然人类社会在数字化,建筑业数字化、智慧化也是无法否认的既成趋势,BIM化,作为建筑数字化当前仅见唯一的“数字化手段”,怎么能不成为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刘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