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动态 +MORE
证书查询 +MORE
申报姓名:
身份证号:
 
政策法规 +MORE
国家应急管理部 | 注册安全工程...
住建部GB55034-2022强...
住建厅:11月1日起,全面推行施...
住建部刚刚发文:房屋市政工程拟禁...
住建部:简化执业资格认定申报材料...
注册人员由二级改为一级!住建部发...
住建部新政:不再强制建筑企业与农...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建路培 > 行业新闻
专访清华大学张希良:建材、钢铁等行业碳排放量占比较大 可优先考虑纳入碳市场
来源:来自本站    日期:2023-11-15    浏览量:304      

中国自2021年启动全球覆盖温室气体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来,全国碳市场运行平稳,有效发挥了市场机制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


那么,我国碳市场现状如何,碳价未来行情会怎样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总体设计技术专家组负责人、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接受了(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


国内外碳价格存在差异是正常现象


NBD: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上线交易,目前已运行两年,作为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总体设计技术专家组负责人,您认为目前的碳市场发展如何?


张希良:我认为目前的碳市场发展还是非常好的,应该说超出了我的预期。


过去我国对企业没有一个硬性的碳排放控制要求,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填补了这一空白。通过碳市场建设,企业提高了碳减排意识,特别是把碳减排纳入自身治理体系中,这对中国企业而言是非常大的进步。


NBD:近期,我国碳市场碳价上涨明显,您如何看待目前的碳价?


张希良:碳市场形成的交易价格是比较合理的,和我国的碳减排目标的要求是一致的。


我国要实现减排目标,就必须有一个合理的价格推动能源、经济转型。目前,我国碳市场的碳价水平和我国低碳转型所需要的碳价水平基本是一致的。


另外,碳市场也为促进经济社会碳减排转型的全社会碳定价机制形成奠定了基础,形成了一把碳定价标尺,这个标尺很重要。比如会对企业决策、普通居民的消费行为,特别是对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和投资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NBD:与欧美国家和地区相比,目前我国的碳价还有一定差距,您如何看待这之间的差异?


张希良:不能简单对比碳价格,这种认识是一个误区。


举个例子,欧盟碳市场的碳价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个位数,直到最近这些年才提升上来。所以不能只关注欧盟现在的碳价。


现在欧盟碳价格高是因为有期货等金融元素的参与,表现的是对未来的预期。由于欧盟最近提高了减排目标力度,预期的碳排放配额发放也越来越紧,导致高碳价的出现。


再看美国加州,过去很长时间,加州碳市场的价格在20美元/吨以内,最近才到30美元左右。美国还有一个区域电力配合交易市场,碳交易价格也只有十几美元一吨,所以各国、各地碳价格不一样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必须认识到,碳价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边际减排成本,指的是在某一阶段额外减少一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成本,我国碳价是和我国目前减排目标、经济特征相符的。


NBD:未来我国碳市场交易价格是否还会有上涨空间?


张希良:我们国家的碳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碳价格还有上升空间。


碳市场扩容要考虑行业数据质量


NBD:碳市场扩容是外界一直关注的焦点,把哪些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我们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张希良:首先要看行业的整体碳排放量大不大、对国家实现减排目标的贡献度。比如钢铁、建材、有色等行业,占全国碳排放量的比例比较大,就可以优先考虑将这些行业纳入。其次要看数据质量,纳入碳交易的行业数据质量有没有保障,这一点也很关键。


NBD:今年10月1日开始,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以下简称“碳关税”)正式进入过渡期,这对我国的碳减排会产生哪些影响?


张希良:除了对一些产品出口欧盟的行业、企业产生影响外,我认为欧盟碳关税对我国碳市场建设也提出了一些要求。


我们要了解碳关税的真正含义。欧盟以前工业行业的碳配额是免费的,如果想把碳配额进行拍卖,为了保持本区域内的产业竞争力,就要引入碳关税,本质上相当于把欧盟碳市场的边界往外移,实行跨国界管理。


比如,今后我国的钢铁企业产品若出口到欧盟,排放数据报告就要达到欧盟碳市场的标准,这就要求我国碳市场要尽快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和引入配额有偿分配等。

   上一篇:生产一度电需要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下一篇:碳中和对人类未来的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

   相关新闻
· ​碳抵消配额与碳排放配额的区别
· 与碳中和相关的产业链介绍
· 影响碳中和实现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 人们对于碳中和存在的常见误区
· 各领域减少​碳排放的主要措施介绍
· 碳排放核算员的工作内容与职责
· ESG信披指引出炉!沪深北三所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
版权所有:北京中建路培教育科技研究院 备案号:京ICP备17011804号
联系电话:010-53655366
地址:北京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南楼 邮编(100835)
网络技术:北京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