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动态 +MORE
证书查询 +MORE
申报姓名:
身份证号:
 
政策法规 +MORE
国家应急管理部 | 注册安全工程...
住建部GB55034-2022强...
住建厅:11月1日起,全面推行施...
住建部刚刚发文:房屋市政工程拟禁...
住建部:简化执业资格认定申报材料...
注册人员由二级改为一级!住建部发...
住建部新政:不再强制建筑企业与农...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建路培 > 行业新闻
绿色出发 院士大咖雄安共话未来城市建设
来源:来自本站    日期:2018-09-25    浏览量:1613      

绿色出发 院士大咖雄安共话未来城市建设


9月19日,在雄安新区首个大型国际论坛——2018雄安新区超低能耗建筑国际论坛主论坛上,来自国内外建筑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与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参与者共同探讨超低能耗建筑的实践与发展,分享成功案例,并针对雄安新区建筑业态、气候特点、生活方式等实际情况,提出规模化发展超低能耗建筑的意见建议。

2018雄安新区超低能耗建筑国际论坛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开幕。

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在致辞中表示,雄安将吸纳国际建筑节能领域最先进的理念标准和技术方法,加强系统集成,强化顶层设计,形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雄安标准”,确保绿色低碳的“雄安质量”。

生态环境部原总工程师万本太在致辞中提到,雄安新区作为一座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未来新城,在城市建设方面必须学习世界先进的理念,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实现城市节能、低碳与可持续发展,探索低碳能耗建筑的实践,无疑是建设绿色雄安、宜居雄安、智慧雄安的重要基础。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王祥明表示,一年多来,雄安新区各项工作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中国建筑集团将把全力服务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最大限度地整合集团全产业链优势力量,投入最高端资源、最前沿科技、最先进产能、最优秀人才到新区建设中来。

2018雄安新区超低能耗建筑国际论坛主论坛现场。

在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杨威看来,城市的规划,最根本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雄安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一个新的阶段,新阶段不仅仅要追求经济发展,更多的要追求人的健康和幸福生活。雄安新区是中国向世界所展示一个发展中国家该如何开展低成本和本地化绿色低碳的重要平台,她希望雄安新区能够实现“情景相融、绿水相通、经济繁荣、文化传承”田园城市梦。

“被动房之父”德国被动房研究院院长沃尔夫冈·费斯特向与坛嘉宾分享了青岛、乌鲁木齐等中国城市的被动房成功案例,并介绍被动房的技术优势:取暖能源方面需求量降低90%;是种经过实践得到检验、得到证明的技术;也是种非常可靠的技术;技术有利润也是可持续性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肖绪文在会上发表了题为《推进智能建造,促进建筑业现代化》的演讲。他表示,被动房是实现节能的重要途径,主动节能房也是实现超低能耗建筑的重要方式。推进智能建造,要立足于全过程,强化智能制造的标准体系建设,创建智能建造人才链,把集成技术创新作为重点,扎实推进才能取得成效。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重庆大学教授田村幸雄认为,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应当考虑建筑的抗风设计,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不同地区风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有不同考虑,要因地制宜在建筑构架系统中进行抗风的设计。

“我们发现世界上有很多知名的低碳生活城市,而雄安将会是中国的标杆。”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青表示,绿色建筑应是平民化、低成本的,没有大门、围墙,所有建筑的朝向、开口、门窗都可用计算机模拟计算,达到精细化。雄安新区是在生态文明背景下的新城市建设,而不是工业城市的改良,空间效能绿色产业化从起步就在创新。

主论坛现场。

按照“众智共享”的定位,本次论坛还邀请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承办三个分论坛,分别围绕“走进超低能耗建筑、畅想生态宜居生活”“超低能耗建筑标准、技术体系及实践”和“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化发展”等主题展开研讨。

为了让人们更深入了解超低能耗建筑,本次论坛还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和高碑店市中国国际门窗城会场分别设立主题展和“国家建筑节能技术、国际创新园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体验展,观众可现场体验,了解到绿色建筑领域高端产品、智能制造装备、前沿技术和最新成果。


(责任编辑:刘欣)



   上一篇:从五方面着手培养装配式建筑人才...
   下一篇:我国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将开启产业化路径...

   相关新闻
· 生产一度电会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 碳排放管理员的工作内容及职业发展前景
·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碳中和的好处哪些?
· 碳市场价格未来会怎样发展?
· 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碳中和的实现吗?
· 碳排放量应该如何进行计算?
· 与碳中和有关的名词解释大全
版权所有:北京中建路培教育科技研究院 备案号:京ICP备17011804号
联系电话:010-53655366
地址:北京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南楼 邮编(100835)
网络技术:北京网站建设